【古文公输的概括】《公输》是《墨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记述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与鲁国工匠公输般(即鲁班)之间的一段对话和较量。文章通过讲述墨子为阻止楚国攻打宋国而前往楚国,与公输般辩论,并最终以智取胜的过程,体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
一、
《公输》主要讲述了以下几部分
1. 背景介绍: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得知后,决定前往楚国劝阻。
2. 初见公输:墨子见到公输般,询问其是否愿意帮助楚国攻打宋国,公输般表示愿意,但墨子指出这不符合道义。
3. 逻辑辩论:墨子通过类比和逻辑推理,指出公输般的做法违背了“义”,并强调战争对百姓的危害。
4. 智取胜利:墨子不仅在言辞上说服了公输般,还展示了自己在军事上的智慧和能力,使楚王放弃进攻。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墨子的辩才和智慧,也反映了他反对侵略战争、提倡和平的思想。
二、内容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公输》 |
出处 | 《墨子》 |
作者 | 墨子及其弟子 |
主题 | 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
背景 | 楚国欲攻宋国,墨子前往劝阻 |
主要人物 | 墨子、公输般(鲁班)、楚王 |
核心思想 | “兼爱”“非攻” |
内容概述 | 墨子通过辩论和智慧,成功阻止楚国攻宋 |
表现手法 | 类比、逻辑推理、语言艺术 |
思想价值 | 强调道德正义,反对无谓战争 |
三、结语
《公输》作为《墨子》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战争现象的批判,也是对人性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深刻思考。墨子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成为古代中国反战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