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加强水污染防治,规范各类污水的排放行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国家制定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各类污水排放单位,明确了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监测要求,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标准概述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废水排放中常见的污染物指标进行规定。其核心内容包括:污染物项目、排放限值、监测方法、实施时间等。通过设定合理的排放限值,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该标准不仅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排污单位,也适用于现有企业的达标改造。同时,标准还结合了不同地区的水质状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二、主要污染物与排放限值(部分)
以下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限值(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 | 排放限值(一级标准) | 排放限值(二级标准) | 排放限值(三级标准) |
化学需氧量(COD) | ≤ 100 | ≤ 150 | ≤ 300 |
生化需氧量(BOD5) | ≤ 20 | ≤ 30 | ≤ 60 |
悬浮物(SS) | ≤ 70 | ≤ 100 | ≤ 200 |
总磷(TP) | ≤ 1.0 | ≤ 3.0 | ≤ 5.0 |
总氮(TN) | ≤ 15 | ≤ 25 | ≤ 40 |
氨氮(NH3-N) | ≤ 1.5 | ≤ 2.5 | ≤ 5.0 |
石油类 | ≤ 5 | ≤ 10 | ≤ 20 |
酚类 | ≤ 0.5 | ≤ 1.0 | ≤ 2.0 |
氰化物(CN⁻) | ≤ 0.5 | ≤ 1.0 | ≤ 2.0 |
> 注:以上数据为常见污染物的典型限值,具体数值可能因行业和区域有所不同。
三、实施意义
1. 改善水环境质量:通过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有效减少水体污染,提升水质。
2. 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使用环保设备,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保障公众健康:降低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风险,保护居民饮水安全。
4. 提升监管效率:为环保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提高环境监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结语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该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各排污单位应高度重视标准的执行,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共同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