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鉴常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一、
“心如止水鉴常明”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常用来形容人内心平静、清明通透,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与世界。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诗为: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虽然“心如止水鉴常明”并非原诗中的句子,但这一说法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常用于表达一种淡泊名利、心境澄明的生活态度。
“心如止水”比喻内心平静无波,不为外物所扰;“鉴常明”则指镜子常保持明亮,象征智慧和洞察力。两者结合,表达了人在宁静中更能看清事物本质的思想。
以下表格对“心如止水鉴常明”的含义及其出处进行了简要归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心如止水鉴常明 |
出处 | 非原诗直接出处,常见于后世文学与哲学语境中,常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相关联 |
原诗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含义 | 比喻内心平静、清明,能洞察事物本质,具有高度的自我认知与智慧 |
哲学背景 | 与道家“静以修身”思想相近,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统一 |
应用场景 | 常用于描写心境平和、处事冷静、追求内在修养的情境中 |
三、结语
“心如止水鉴常明”虽非古诗原文,但其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人对内心修养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