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晚年退隐之时。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也表达了他对昔日征战生活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全词情感激昂、气势磅礴,是辛弃疾“豪放派”风格的典型体现。
一、
《破阵子》通过回忆战场生活与现实对比,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无奈。词中既有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感慨,语言简练有力,意境深远。
二、词作分析表
项目 | 内容 |
词牌名 | 破阵子 |
作者 | 辛弃疾 |
朝代 | 南宋 |
创作背景 | 晚年退隐,怀旧与忧国之情交织 |
主题 | 抒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
风格 | 豪放激昂,情感真挚 |
用典 |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等描写战场景象 |
情感基调 | 壮烈、悲凉、深沉 |
结构 | 上片写梦中战场,下片写现实无奈 |
代表句子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如“沙场”、“铁马”、“金戈”等军事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
2. 情感强烈:词中情感起伏明显,从豪迈到落寞,层层递进。
3. 语言简练:虽篇幅不长,但字字铿锵,富有节奏感。
4. 对比手法:梦中驰骋沙场与现实中闲居乡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主题。
四、思想内涵
《破阵子》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流露,更反映了当时许多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在南宋偏安一隅、主和派占据上风的背景下,像辛弃疾这样主张北伐、恢复中原的将领,常常被排挤、闲置,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
五、结语
《破阵子》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与壮志难酬的复杂心理。它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炽热的赤子之心与不屈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