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什么意思】“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没有多余的财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等古籍中,用来描述一些清贫但有气节的士人形象。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身无长物 | 指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或清贫 | 《世说新语·德行》 | 多用于形容生活简朴或经济拮据 |
二、成语来源
“身无长物”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德行》中的记载,讲的是东晋名士王恭的故事。他虽然出身名门,却生活简朴,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因此被称赞为“身无长物”。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贫穷、清贫的常用语。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描述贫困 |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身无长物,靠打工维持生计。 |
表达清廉 | 这位官员一生清廉,身无长物,深受百姓爱戴。 |
自我调侃 | 我现在是身无长物,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
四、常见误解
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身无长物”是指“没有特长”或“没有技能”,其实这是对成语的误解。正确的理解应是“没有多余的钱财或物品”,而不是指能力或才华。
五、总结
“身无长物”是一个表达清贫或物质匮乏的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某些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华的精神境界。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产生歧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查阅古籍或现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