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什么叫冻薪】在劳动法领域,“冻薪”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但在实际用工过程中,员工和用人单位常会遇到类似“冻结工资”的情况。所谓“冻薪”,通常是指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暂时停止支付员工的工资或部分工资,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可能涉及多种情形,如停工、停薪留职、经济性裁员等。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冻薪”的概念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总结。
一、冻薪的法律定义(总结)
| 概念 | 说明 |
| 冻薪 | 非正式用语,指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暂停支付员工工资的行为。 |
| 法律依据 | 不属于法律明确规定的术语,但可能涉及《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规定。 |
| 常见情形 | 包括停工停产、停薪留职、经济性裁员、员工违纪待处理等。 |
| 法律后果 | 若无合法理由,可能构成拖欠工资,需承担法律责任。 |
二、冻薪的法律性质分析
1. 停工停产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企业因经营困难可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但应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并支付经济补偿。在此期间,若未安排工作,企业仍需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2. 停薪留职
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用工方式,通常由员工与单位协商一致后签订协议,员工暂停工作并保留职位,期间不领取工资。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容易引发争议。
3. 员工违纪待处理
如果员工存在严重违纪行为,用人单位可以暂时停止发放工资,但必须有充分证据,并且不能超过合理期限,否则可能构成违法。
4. 其他情形
如因不可抗力、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应履行告知义务,并在条件允许时及时补发。
三、冻薪是否合法?
| 情形 | 是否合法 | 法律依据 |
| 因经营困难停工停产 | 合法(需符合法定程序) | 《劳动合同法》第41条 |
| 停薪留职(未经协商) | 不合法 | 《劳动法》第50条 |
| 员工严重违纪 | 可合法(需有证据) | 《劳动合同法》第39条 |
| 无正当理由停发工资 | 不合法 | 《劳动法》第50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
四、如何应对“冻薪”?
- 员工角度: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通知文件等,必要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 企业角度: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随意停发工资,确保程序合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五、结语
“冻薪”虽不是法律术语,但在实际用工中较为常见。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都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误解或操作不当而产生纠纷。企业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