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原文翻译】一、
《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人物传记,通过描写一位名叫“方山子”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文章语言简练,内容深刻,不仅刻画了方山子的个性,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全文以叙述为主,穿插议论,既有对人物生平的介绍,也有对其精神世界的剖析。通过对方山子从少年到晚年的转变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那样的侠义之人,乡里的侠客都尊崇他。 |
|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 等到年岁稍长,他改变志向,开始认真读书,想借此在世上有所作为,但最终没有得到赏识。 |
| 独好宾客,喜畜声伎,酒肉之奉,非其意不取。 | 他特别喜欢结交宾客,喜欢养歌妓,对于酒肉的享用,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就不接受。 |
| 其妻死,弃其室庐,毁其车马,灭其文字,曰:“吾不复仕矣。” | 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抛弃了住宅、车辆和马匹,烧掉了书籍,说:“我再也不做官了。” |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 我被贬到黄州时,路过岐亭,正好遇见了他。 |
| 因与之游,数月乃去。 | 于是和他交往了几个月后才离开。 |
| 问其名,曰:“吾姓陈氏,字君实。” | 问他名字,他说:“我姓陈,字君实。” |
| 余久闻其名,今乃得见,甚喜。 | 我早就听说他的名字,现在终于见到他,非常高兴。 |
| 吾昔少年时,尝为曹公子,有声于江淮之间。 | 我年轻时曾做过曹公子,曾在江淮一带有名气。 |
| 今老矣,犹好骑射,击剑,尤善飞箭。 | 如今年纪大了,还喜欢骑马射箭,击剑,尤其擅长射箭。 |
| 吾虽不才,然自视未若古人。 | 我虽然不才,但自我感觉并不比古人差。 |
| 今观君之貌,不类今人,而类古之士。 | 现在我看你外貌,不像现代人,倒像古代的士人。 |
| 吾亦尝学道,然未得其要。 | 我也曾学习道术,但未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
| 吾愿从君游,不知可乎? | 我希望能跟随你一起游历,不知可以吗? |
| 曰:“吾不能从君,然可与君共饮。” | 他说:“我不能跟你一起游历,但可以和你一起喝酒。” |
三、结语
《方山子传》不仅是一篇人物传记,更是一篇寄托情感与思想的作品。苏轼借方山子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反思。文章结构严谨,语言质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