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转贷罪】“高利转贷罪”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一种扰乱金融秩序的犯罪行为,主要针对以牟利为目的,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套取后,以高于法定利率的标准转贷给他人,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该罪名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5条的规定,“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以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要件包括:
| 要件 | 内容 |
| 主体 | 一般主体,自然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
| 主观方面 | 必须是故意,且以牟利为目的 |
| 客体 | 国家对金融信贷资金的管理制度 |
| 客观方面 | 套取信贷资金并以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
二、量刑标准
对于构成“高利转贷罪”的行为人,根据其违法所得的大小及情节严重程度,依法予以相应的刑事处罚。
| 违法所得金额 | 量刑 |
| 数额较大(如5万元以上)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 数额巨大(如20万元以上)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 情节特别严重 | 可能判处更重刑罚,具体视案件情况而定 |
三、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贷政策漏洞,通过伪造材料、虚假贷款等方式获取银行资金,再以高息转贷给他人,从中牟利,最终被依法查处。
例如,某企业主张某通过虚构项目,从银行骗取贷款100万元,随后以月息3%的高利转贷给他人,获利达20余万元,最终被法院以“高利转贷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四、防范与建议
为有效预防“高利转贷罪”的发生,建议:
- 加强金融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查贷款用途,防止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
- 提高法律意识:个人和企业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无知触犯法律。
- 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提高违法成本,遏制非法借贷行为。
五、总结
“高利转贷罪”作为一种典型的金融犯罪,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损害了国家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对此类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广大公众应增强法律意识,合法合规使用信贷资金,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
| 项目 | 内容 |
| 犯罪名称 | 高利转贷罪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5条 |
| 构成要件 | 主体、主观、客体、客观 |
| 量刑标准 | 根据违法所得金额确定 |
| 典型案例 | 张某案等 |
| 防范建议 | 加强监管、提高意识、完善信用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