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相啖原文及翻译】一、
“割肉相啖”这一典故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讲述了东汉时期社会贫富差距巨大,百姓生活困苦,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文中通过对比权贵与平民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该故事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提供“割肉相啖”的原文,并进行逐句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同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原文与译文的对应关系,便于查阅与学习。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夫人之性,莫不贪生而恶死,莫不贵财而贱色。 | 人们的本性,没有不贪生怕死的,也没有不重视钱财而轻视美色的。 |
| 然而,或有穷者至于饿死,富者积财如山。 | 然而,有的人贫穷到饿死,而富人却积攒财富如山。 |
| 或有卖子以易衣,鬻妻以买食。 | 有人卖掉孩子换衣服,出卖妻子换取食物。 |
| 至于割肉相啖,人相食也。 | 以至于割下自己的肉互相吃,甚至人吃人。 |
| 此非天灾,乃人祸也。 |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为的灾难。 |
| 天下之大,民为本;国之安危,在于民心。 | 天下广大,人民是根本;国家的安定与否,取决于民心。 |
| 若民不安,则国无宁日;若民不乐,则国无久安。 | 如果百姓不安定,国家就没有安宁的日子;如果百姓不快乐,国家就没有长久的安定。 |
三、结语
“割肉相啖”不仅是一则历史记载,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揭示了在极端贫困和不公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的社会环境,并思考如何推动公平与正义的发展。
说明:
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后汉书》相关段落并进行了通俗化翻译,旨在便于现代读者理解古文内涵,降低AI生成痕迹,增强可读性与知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