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育研究为全球学生的大鱼小池塘效应提供了新证据
“大鱼小池”是教育界众所周知的概念:按照理论,成绩较高的学校的学生会与同龄人进行比较,认为自己能力较差,而在成绩较差的环境中表现相同的学生有更多的信心。
这种影响出现在所有科目中,从数学到科学再到历史,以及各级教育。低收入和高收入学生展示它。世界各国都看到了。
尽管多年来在许多研究中都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但没有大规模的跨国分析可信地表明因果关系。因此,总是有可能另一个因素,例如个别学生或其父母的未被观察到的特征,解释了为什么高绩效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怀疑。
现在,由 斯坦福教育研究生院助理教授 Prashant Loyalka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竞争激烈的项目与学生的消极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在 2018 年 11 月的《 比较教育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它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存在大鱼小池塘效应。
此外,Loyalka 的分析重申了之前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平等地影响着所有国家的女孩和男孩——无论贫富、大小。
“这项研究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告诉我们,教育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怀疑什么,”Loyalka 说。“作为人类,我们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进行比较,因此,我们往往对自己感觉更好或更差。这对我们是谁至关重要。”
因果关系
大鱼小塘效应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80 年代中期。该理论指的是学生如何将自己视为学习者,或他们的“学术自我概念”。研究人员观察到,当您是“小池塘”(成绩较差的学校)中的“大鱼”(成绩优异的学生)时,您的学业自我概念会更加积极。相反,当同样才华横溢的学生(小鱼)处于高成就环境(大池塘)时,他们会将自己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称自己达不到标准。
学术自我概念对学生的成绩很重要。研究表明,它会影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他们对课堂的态度以及他们在更高级课程中的位置。
这个理论非常有意义,学者们发现国家、学科、性别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如此一致的相关性,以至于它被视为既定事实。一些小型研究显示了因果关系,但没有人试图以可概括的方式这样做。
“每个人都同意这种影响存在,”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利国际研究所研究员的 Loyalka 说。
但在教育研究中显示因果关系尤其重要,因为决策者、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都在努力决定如何最好地为项目分配资金、改善教学和 确定合适的学校。
排除了性别差异
为了进行他们的研究,Loyalka 和他的合著者,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 Andrey Zakharov 和 Yulia Kuzmina 着手尽可能多地消除对学术自我概念差异的解释。
为此,他们依靠斯坦福 GSE 教授 Thomas S. Dee于 2005 年开发的一种统计方法。它被称为 跨学科学生固定效应 模型,它使 Loyalka 能够解决研究中试图隔离特定因素的影响的许多固有挑战。他们通过在两种不同的背景下评估个别学生的学术自我概念来做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数学与科学。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理论上可以控制无数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混淆同龄人的能力与学生对他们在学校的感受之间的关系,”Loyalka 说。
然后,研究人员将该模型应用于一个常用的数据集,即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 (TIMSS)。根据 2011 年的结果,Loyalka 和他的团队对来自、挪威、南非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33 个国家或地区的近 20 万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评估。TIMSS 数据包括数学和科学的考试成绩以及学术自我概念的测量。
学者们发现,在所研究的国家的高成就学校中,当学生分别将自己与数学和科学同学进行比较时,他们对这两门学科的信心不足。成绩较差的学校的学生表现出相反的效果。
Loyalka 还发现男孩和女孩一样可能表现出这种效果。这一发现值得注意,因为研究人员推测,大鱼小池塘效应中的性别差异在 STEM 科目中可能特别大。Loyalka 说,女孩往往认为自己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能力很差,并且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受到负面刻板印象和其他人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的影响。
“还有其他一些事情可以解释课堂上的性别差异,但这不是大鱼小池塘效应,”Loyalka 说。“效果不因性别而异的事实意味着它本质上是人类的东西。”
Loyalka 告诫不要高估这种影响对竞争学校学生的影响。参加选择性的好处可能超过任何负面影响。即便如此,Loyalka 说,重要的是要记住存在权衡,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来保持他们的信心。
“当你被高绩效者包围时,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心理后果,”Loyalka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