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动态 >

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七课

2022-03-30 15:46:38 来源: 用户: 

自2009 年引入新的学制以来,所有本科生都攻读了四年制学位,而不是遵循原来的三年制。额外的一年要求所有八所公立大学提供广泛的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以早期跟踪学生的专业学科或专业。2012年,第一批本科生开始了四年制课程。

共同的核心是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来自所有 10 个学院的学生通常需要修读 6 门共同的核心课程,涉及四个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和大数据;人文学科;国际问题; 中国:文化、国家和社会。在 2022 年迎来 10 周年之际,现在正是回顾实施这一共同核心的关键经验教训的好时机,为其他类似的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信息。

1. 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启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所有院系的集体责任,从高级管理人员到一线学者。各方之间需要定期明确、清晰的对话,以建立共同的理解、沟通和实践。

前瞻性和包罗万象的学习概念可以引发围绕三个基本问题的讨论:

什么值得学习?

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教学

如何有效实施改革。

所有这些因素都来自于一系列行政会议、课程文件和员工手册,以及课程准备开始时的小组研讨会。

各方都应该清楚地了解每一次变革是什么以及它的目标是什么。课程改革需要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法和评估做出决定。坚定地坚持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承诺,改革可以在每一个决定中保持其最初的目的。这有助于所有院系的学者制定自己的具体策略来实现愿景和目标。

2. 与利益相关者的早期参与和沟通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有助于征求重要的意见和支持,明确角色和责任,减少潜在的阻力和反对意见。它避免了政策和辩论将排除某些声音并使虚假陈述长期存在的风险。同时,这些授权练习可以打开许多可能性,并通过多样化的表现产生原创的、创造性的想法。这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变革的能力和动力。这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应包括讨论和协商课程变更和倡议,以及审查和批准新应用的课程。

三、渐进渐进的发展轨迹

长远规划让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有时间沉淀、巩固和深化,以取得理想的成果。详细的时间表和一系列关键里程碑将允许在所有级别进行增量和协调的更改。使用时间表来规划任务、具体可交付成果或预期结果、负责人员和定期检查点,以及应急计划或及时调整。这使各方能够审查中期影响并沿途调整支持策略。

4. 在决策中平衡不同的关注点和相互冲突的优先事项

通识教育课程应建立在大学的独特优势和背景之上,同时留有向他人学习的空间。它不能直接从另一个系统借用或复制。但是,可以向同行学习。

适合特定大学环境的可行改革可以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紧张局势和困境。决策过程应在所有不同的竞争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例如,本地和全球,或学术、社会和个人成长——并动态解决对立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

5. 支持专业发展

专业能力和成长心态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计划来建立,也可以通过与机构内部和机构之间的广泛学习社区一起做、分享、研究和反思来建立。所有这些举措使学者成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变革推动者,并鼓励他们从个别领域转向合作,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这些项目为学者们培养自尊和自我激励以进行持续更新和改进提供了沃土。

6. 持续审查和评估

在任何课程改革中,都有一套全面的问题来响应改革并从一开始就解决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关切。这些将确定哪些数据集是必要的以及如何收集它们。每年都需要收集基本数据集,以跟踪学习目标的实现、通用技能的发展和新评估实践的结果等变化。应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开展内部和外部循证研究,进一步审查和评估,确保改革走上正轨。

使用多种方法获取定量和定性数据集,例如定期焦点小组访谈、书面调查和反馈以及教师访问。报告和反馈应用于确定优势和潜力,以及需要进一步支持的差距和挑战。鉴于改革的大规模性,应每年发布和讨论对进展的总体评价;一定要庆祝成功并突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所有倡议和战略都应与更广泛环境中不断变化的、有时是未预料到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变化保持同步。

七、调整改革思路和思路

像通识教育这样的变革性课程改革需要心理准备、信任和耐心、对复杂过程的承诺以及对感知和期望的管理,这超出了硬件和基础设施的变化。这种心态对机构来说极其重要,因此他们不会选择以牺牲长期发展为代价的下意识修复。课程改革不是要在系统已经在做的事情上做更多的事情,即使这意味着做得更好,而是要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提供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