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ac改用ARM自研处理器 又一条硬件产品线完成换“芯”之旅
大家好,我是本期栏目编辑小友,现在为大家讲解苹果Mac改用ARM自研处理器 又一条硬件产品线完成换“芯”之旅问题。
在WWDC大会上,苹果正式宣布了一件大事:Mac PC系列产品线将告别X86阵营,改用基于ARM架构的自研处理器。这意味着,继iPhone、iPad、Apple Watch、AirPods之后,苹果又一条硬件产品线完成了换芯之旅。
这不是第一个核心变化。
事实上,Mac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换核的过程。比如1984年,Mac的处理器换成了摩托罗拉68K来自MOS 8位6502处理器;1994年由68K系列改为PowerPC;2005年,他与PowerPC离婚,与英特尔的X86处理器结婚15年。
苹果自研处理器在iPhone(如苹果A13 Bionic)、iPad(如苹果A12z Bionic)、Apple Watch(如苹果S2)和AirPods(如苹果W1/H1)上取得了成功,苹果在自研芯片的打磨之旅中掌握了CPU、GPU、NPU、音频、视频甚至基带的核心技术。当Mac加入苹果自研处理器家族后,可以打开手机、平板、PC等强调计算能力的设备间的软硬件生态。
苹果能成功吗?
苹果自研处理器在Mac上的成功率在90%以上。原因很简单。基于ARM架构的自研处理器已经准备了Final Cut Pro、Logic Pro等专业软件。同时,微软的Office、Adobe的Lightroom、Photoshop等生产力应用也可以在新一代Mac上完全导出。可以通过虚拟机运行Linux、Docker等专业工具,甚至可以直接在Mac上运行iOS、iPad OS上已有的应用,真正做到了手机与PC的一致体验。
按照苹果的计划,到2020年底,我们就能买到第一台搭载自研芯片的Mac,苹果也为新Mac准备了两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开发者可以通过苹果提供的Xcode、Rosetta 2、DTK平台等工具实现应用的跨平台迁移。
在此期间,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的Macs仍将保持迭代更新。未来我们会看到ARM和X86生态Macs的协同发展。不过,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还要看苹果自主研发的芯片最终能否成功。
微软和英特尔的试水
其实早在苹果之前,Wintel Alliance就曾尝试过跨生态之旅,但都以失败告终。
先来看看英特尔。
2012年,英特尔发布了代号为Medfield的移动SoC处理器——Atom Z2610。与高通骁龙、华为海斯麒麟等熟悉的基于ARM架构的socs不同,英特尔凌动Z系列移动平台采用与PC相同的X86架构,先天性能更强,但在功耗、发热、兼容性等方面表现不佳。
Atom Z系列也经历了从Clover Trail(如Atom Z2560)到Moorefield平台(如Atom Z3580)的迭代,但始终没有在手机圈打开,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再看看微软。
面对iPad的成功,微软一直想打造一个适合平板和二合一设备的生态环境。2011年初演示了运行在ARM架构上的Windows8,2012年更名为“Windows RT”系统,用于自己的Surface RT系列产品线。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表面RT
如果说英特尔凌动的失败是因为底层硬件架构的兼容性,那么Windows RT的失败则是因为软件生态的崩溃。——许多熟悉的应用程序无法在Windows RT系统上运行。随后,微软也推出了Windows 10 S,试图扳回一城(用在骁龙笔记本上),但这个系统只支持UWP应用,不支持Win32程序(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带后缀的软件)。exe),这仍然是最大的死胡同。
UWP应用
最近,微软还在打磨新一代Windows10 X,这是为双屏笔记本量身定制的。代表产品是Surface Neo,目前尚未上市。它可以在沙盒模式下运行Win32程序,被认为解决了Windows 10 S最大的不足。
谁拥有生态,谁就拥有世界。
总之,Wintel联盟不像之前那么稳定了。微软一直希望引入基于ARM的处理器,而英特尔则希望在安卓系统环境下运行基于X86的处理器。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微软和英特尔都没能成功,始终没有解决软硬件生态分离的问题。
p> 反观苹果,自研处理器在iPhone和iPad领域的成功,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开发者和APP生态,在很多生产力场景中(如PS、视频渲染),APP的运行体验并不比X86软硬生态差多少,而且效率往往更高。那么,你觉得当Mac电脑武装了ARM架构的自研处理器后能否重新定义生产力?你又是否期待此类设备的上市呢?
在WWDC大会上苹果官方宣布了一件大事:Mac PC系列产品线将与X86阵营说拜拜,改用基于ARM架构的自研处理器。这意味着,继iPhone、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之后,苹果旗下的又一条硬件产品线完成了换“芯”之旅。
不是第一次换芯
实际上,Mac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换芯的过程。比如,1984年Mac的处理器从MOS 8位6502处理器换成了摩托罗拉68K;1994年又从68K系列换成了PowerPC;2005年与PowerPC“离婚”,并与英特尔旗下的X86架构处理器展开了长达15年的婚姻。
苹果自研处理器在iPhone(如Apple A13 Bionic)、iPad(如Apple A12z Bionic)、Apple Watch(如Apple S2)和AirPods(如Apple W1/H1)等领域都取得了成功,而苹果也在不断打磨自研芯片的旅途中掌握了CPU、GPU、NPU、音频、视频乃至基带层面的核心技术。当Mac也加入到苹果自研处理器的大家庭后,可以打通手机、平板、PC这些强调计算力设备之间的软硬件生态。
苹果能成功吗
苹果自研处理器在Mac取得成功的概率超过90%。原因很简单,Final Cut Pro、Logic Pro等专业软件已经为基于ARM架构自研的处理器做好了适配准备。与此同时,微软的Office,Adobe的Lightroom、Photoshop等生产力应用也都能在新一代Mac上满血输出,可以通过虚拟机运行Linux、Docker等专业工具,你甚至还能直接在Mac身上运行iOS和iPad OS上现有的APP,真正做到了移动端与PC端的一致性体验。
按照苹果的计划,2020年底我们就能买到首款搭载自研芯片的Mac,而苹果也为新Mac准备了2年的过渡时间,在此期间开发者可以通过苹果提供的Xcode、Rosetta 2等工具以及DTK平台实现应用的跨平台迁移。
在此期间,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的Mac依旧会保持迭代更新,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看到ARM和X86两种生态Mac的协同发展,但这种局面具体可以维持多久,就要看苹果自研的芯片最终能否取得成功了。
来自微软和英特尔的试水
实际上,早在苹果之前,Wintel联盟都曾尝试过跨生态的征程,但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
先来看看英特尔。
2012年,英特尔发布了代号为Medfield的移动SoC处理器——Atom Z2610,和我们熟悉的高通骁龙、华为海思麒麟等基于ARM架构的SoC不同,英特尔Atom Z系列移动平台采用的是与PC一脉相承的X86架构,先天性能更强一些,但在功耗、发热和兼容性方面的表现欠佳。
Atom Z系列随后还经历了从Clover Trail+(如Atom Z2560)到Moorefield平台(如Atom Z3580)的迭代,始终没能在手机圈打开局面,很快就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再来看看微软。
面对iPad的成功,微软一直也想搞一套适用于平板电脑和二合一设备的生态环境,在2011年初便演示了运行在ARM架构上的Windows8,并于2012年改名为“Windows RT”系统,并被用于自家的Surface RT系列产品线。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Surface RT
如果说英特尔Atom的失败源于底层硬件架构的兼容性,Windows RT的失败则要归结于软件生态的崩溃——我们所熟悉的很多应用都无法运行在Windows RT系统上。随后,微软还推出过Windows 10 S试图扳回一城(用于骁龙笔记本),但该系统只支持UWP应用却不支持Win32程序(也就是咱们熟悉的后缀为.exe的软件)依旧是最大死穴。
UWP应用
最近,微软还在打磨新一代的Windows10 X,该系统是为双屏笔记本量身定制,代表产品就是还未上市的Surface Neo,它能以沙盒方式运行Win32程序,算是解决了Windows 10 S的最大不足。
得生态者得天下
总之,Wintel联盟已经没有早前那般稳固了,微软一直都想拉ARM架构的处理器入伙,而英特尔则想将X86架构的处理器运行在Android系统环境中。
只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微软和英特尔都没能取得成功,始终没能解决软件和硬件之间生态的割裂问题。
反观苹果,自研处理器在iPhone和iPad领域的成功,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开发者和APP生态,在很多生产力场景中(如PS、视频渲染),APP的运行体验并不比X86软硬生态差多少,而且效率往往更高。
那么,你觉得当Mac电脑武装了ARM架构的自研处理器后能否重新定义生产力?你又是否期待此类设备的上市呢?
.dfma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0px; margin: 0 auto; } .dfma a::after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bottom: 0; width: 30px; line-height: 1.4;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5); color: #fff; font-size: 12px; content: "广告"; } .dfma img { display: block;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合创汽车试驾预约,快速通道开启豪华体验。即刻预约,享受专属试驾服务,感受智能科技与极致设计的完美融合。...浏览全文>>
-
零跑C16试驾全攻略:零跑C16是一款集智能、空间与性价比于一身的中型SUV。试驾前建议关注其智能座舱系统,支持...浏览全文>>
-
万象汽车试驾,轻松搞定试驾。只需几步,即可预约专属试驾体验。登录官网或APP,选择心仪车型,填写基本信息,...浏览全文>>
-
试驾极氪001前,新手需做好以下准备:首先,提前预约试驾时间,了解车型配置与功能;其次,检查驾驶证、身份证...浏览全文>>
-
职业教育的传承与价值,需在时代发展的逻辑中发展,在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进步。二十载的光阴更迭,坚守是优路教...浏览全文>>
-
试驾五菱凯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常见途径进行:1 到店预约试驾 消费者可以前往当地的五菱4S店或授权经销商,...浏览全文>>
-
大力牛魔王试驾全攻略试驾一款新车,尤其是像“大力牛魔王”这样充满科技感的电动车型,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浏览全文>>
-
想要快速锁定北汽雷驰的试驾名额,您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提前了解北汽雷驰的试驾活动安排。通常品牌会在...浏览全文>>
-
试驾零跑汽车零跑C01,感受其带来的豪华驾乘与卓越性能。这款车型以科技感和舒适性为核心卖点,为用户带来全新...浏览全文>>
-
试驾小鹏P7+是一次令人愉悦的体验,从踏入4S店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工作人员热情迎接,并详细...浏览全文>>
- 合创汽车试驾预约,快速通道开启豪华体验
- 北汽雷驰试驾预约如何快速锁定试驾名额?
- 坦克试驾,开启完美驾驭之旅
- 零跑汽车试驾,如何在4S店快速预约?
- 昌河北斗星X5试驾,简单几步,开启完美试驾之旅
- 大众预约试驾如何快速锁定试驾名额?
- 试驾奔驰迈巴赫S级预约流程
- 极氪007试驾预约预约流程
- 试驾极氪009怎么预约
- 试驾深蓝S05的流程是什么
- 极狐 阿尔法S(ARCFOX αS)试驾,从咨询到试驾的完整体验
- 奔驰预约试驾,轻松几步,畅享豪华驾乘
- 奇瑞新能源试驾,体验极致驾驶乐趣
- 试驾本田雅阁,轻松搞定试驾流程
- Polestar极星试驾,从咨询到试驾的完整体验
- 北汽雷驰预约试驾需要哪些条件
- 捷途旅行者预约试驾,开启完美驾驭之旅
- 荣威预约试驾全攻略
- 山西二本综合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 300分能上的公办专科大学排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