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处理器性能创新高,Mac系列将成苹果的转折点
大家好,我是本期栏目编辑小友,现在为大家讲解自研处理器性能创新高,Mac系列将成苹果的转折点问题。
2005年,苹果决定放弃IBM的Power PC,采用英特尔处理器,与英特尔合作了14年。现在是向老朋友挥手告别的时候了。
据了解,ARM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的特点。近年来,ARM阵营一直试图进入PC市场,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将目前的Windows系统和应用从支持X86架构改为支持ARM架构,但这对于苹果来说要容易得多。
自主研发的M1芯片注重能效比。
M1芯片的规格已经在发布会上说明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细节,也可以转到我们之前的报告。
对于笔记本等移动设备来说,芯片的能耗比非常重要。苹果此前曾表示,在高能耗比、性能优异的M1芯片加持下,新款MacBook Air续航18小时,新款MacBook Pro 13续航20小时。当用户没有连接电源时,移动办公时间会更长。
表演真的很好。
就其性能而言,也是非常高的。运行中的子平台Geenbench的测试也为广大用户揭示了这款芯片的实际水平:
这款测试机型“MacBook Air 10,1”据说是苹果最新款MacBook Air的代号。它的运行得分单核为1687,多核为7433。
相比之下,搭载i9-9980HK处理器的16英寸MacBook Pro的时钟频率为2.4 GHz,单核分数为1043,多核分数为6863。
与现有的所有iOS设备相比,MacBook Air的M1芯片的性能优于所有iOS设备。与国内其他移动设备相比,iPhone12 Pro的单核得分为1584,多核得分为3898。
在Geekbench排名中,排名最高的iOS设备A14 iPad Air的单核得分为1585,多核得分为4647。
与Macs相比,新款MacBook Air的单核性能优于其他任何一款可用的Macs,多核性能超过了2019年所有16英寸MacBook Pro机型。
关于其GPU的性能,最近的成就已经显露出来,碾压GTX1050 Ti:
基于苹果M1配置的测试分数出现在GFXBench 5.0上。在GPU评分中,也出现了GeForce GTX 1050 Ti的评分。
根据实际测试结果,M1在阿兹特克废墟场景下,High Tier模式测试提升了21%左右,Car Chase场景和Manhatan 3.1场景也提升了20%左右。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搭载M1芯片的MacBook在CPU和GPU性能上给了用户非常高的期望。
揭开一个“小短板”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这次提到了Rosetta 2。
第一款Rosetta发布于2006年,当时它似乎促进了从Power PC芯片到英特尔芯片的过渡。因此,使用Rosetta 2使搭载M1芯片的Mac仍然可以运行x86架构的应用。
Rosetta 2可以将英特尔处理器编写的指令“翻译”成苹果芯片可以理解的命令。Rosetta 2主要作为过渡时期的桥梁而存在,让用户在使用苹果芯片时拥有与之前英特尔电脑相同的体验。
理论上,开发人员不需要对他们的旧应用程序进行任何更改,这将在未来几年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
有趣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微软还曝出了搭载苹果M1处理器的MacBook的“小短款”。微软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用Rosetta 2在Mac上编译运行原Office,第一次编译等待Rosetta 2发送代码需要20秒左右。
翻译成ARM环境可识别的程序语言。不过,一旦编译完成,之后的效率就很快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况且依照苹果的风格:苹果建议开发者尽快将原版Mac软件转化为新的通用二进制代码,那样M1处理器就能高效识别和运行了。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尽管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同样是M1处理器,但是二者的差异化是一定存在的。思来想去,库克肯定会在Air的散热上给一刀,所以理论上讲MacBook Pro的性能会比MacBook Air还要好。
但是同样的,全新的MacBook Air如果再次回归无风扇设计,那对于对散热噪音敏感的用户是一件很好的事。
不过纵观整个PC发展史,PC品牌更换处理器架构并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在X86平台已经如此成熟的今天,替换底层的硬件意味着推翻之前耕耘多年的硕果,将之形容为Mac的一次“革命”也不为过。那么未来Mac应该在什么方面有更大的变化?
应用层面的改变?
当然除了自研芯片带来的能效比,操作界面也很重要,早在6月份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就公布了名为Big Sur的macOS 11.0。
这套全新的 UI,让以往大家所熟悉的 macOS 焕然一新,macOS Big Sur借鉴了iOS的许多元素,包括控制中心,通知中心等等,都能看出iOS设备的影子。
macOS Big Sur此次有更多的实际使用场景被公布了出来,现在看来,它就是专门为M1准备的操作系统。
Mac为什么会选择自研?你以为它在第3层,实际它都到第6层了
一、苹果这十多年来在为旗下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等设备打造芯片的时候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成熟的芯片设计团队也具备为Mac打造芯片的能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目前略显停滞的脚步给了他们最好的理由;
二、在苹果的移动设备上面,我们见到了非常出色的软硬件结合,但是在Mac上面,这点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使用的通用处理器并不能完整为他们想做的功能提供服务;
三、基于ARM架构的Mac有更好的续航表现,在未来的5G时代中,实时互联、超长续航会是PC产品的重要竞争方向;
四、苹果希望通过控制Mac的软硬件生态,将iPhone的成功复刻到Mac产品线,打造苹果具有完全掌控力的软硬件生态圈;
五、苹果费尽心思的自研芯片,其实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一直以来,PC端和手机端,都是两座密不透风的堡垒,之间的软件生态既无法互通,也无法移植。
使用ARM架构的处理器之后,苹果相当于打通了移动端设备之间的壁垒。由于自研芯片?的底层与iPhone上的处理器相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MacBook可以轻易的移植运行来自iPhone和iPad上的应用,甚至可以在Mac上运行iOS系统;
六、由于处理器是自研的,加上系统也是自家的系统,苹果可以更好的对mac OS进行软硬件协同优化,体验优势对比Windows阵营将进一步拉大。
当然,当iPhone、iPad、Mac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更是能实现与智能手机的Android阵营和PC市场的wintel联盟形成差异化竞争,有利于它继续在这三个市场占有竞争优势,获取高端市场的丰厚利润。
前几点是苹果为消费者所做的改变,而第六点,则是苹果自己为了自己接下来的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所选择的一条道路。
如果一切顺利,苹果会在两年之后的新版本macOS中去掉对x86指令集的支持。不过在接下来这两年里,苹果应该还会发布基于Intel芯片的Mac,但也算是末期产品了。
像苹果这么换掉自身依赖了十多年的核心部件也少见,基本把风险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了,这样的企业,只能是对自己的自研芯片有足够自信,对未来产品要走的路线有着很明确的定位,也是一种魄力吧。 责编AJX
2005年,苹果决定放弃IBM的Power PC,采用英特尔处理器,与英特尔长达14年的深度合作,如今也到了和老朋友挥手告别的时刻。
而据了解,ARM处理器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低的特色。近几年来,ARM阵营一直试图进军PC市场,但其遭遇的最大难题是将目前在Windows系统和应用从支持X86架构转换为支持ARM架构,但是这对于苹果来说却容易的多。
自研M1芯片 重点是能效比
有关于M1芯片的规格,在发布会上已经进行了说明,大家想看具体一点的也可移步到我们此前的报道
对于笔记本等移动设备来说,芯片的能耗比至关重要,苹果此前也表明,在能耗比极高表现出色的M1芯片加持下,全新MacBook Air续航长达18小时,全新MacBook Pro 13续航达到了20小时。可让用户不接电源的情况下,移动办公时间更加持久。
性能表现真的挺不错
在其性能表现方面,也非常之高,来自跑分平台Geenbench的测试也为广大用户揭示了这枚芯片的实际水平:
这款测试型号为“MacBookAir10,1”的产品,据说就是苹果最新发布的 MacBook Air 的代号。它的跑分结果为单核1687分,多核7433分。
作为对比,搭载 i9-9980HK 处理器的16英寸的 MacBook Pro 时钟频率为2.4 GHz,单核得分1043分,多核得分6863分。
与现有所有iOS设备相比,MacBook Air的M1芯片性能优于所有iOS设备。而与自家的其它移动设备相比,iPhone12 Pro的单核得分为1584,多核得分为3898。
而在Geekbench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iOS设备A14 iPad Air的单核得分为1585,多核成绩为4647。
与Mac相比,新款MacBook Air单核性能优于其他任何可用的Mac,且多核性能超过了所有2019年的16英寸MacBook Pro机型。
而在其GPU的表现上,近日也已有成绩露出,碾压GTX1050 Ti:
GFXBench 5.0上出现了基于苹果M1配置的测试成绩,在GPU成绩中,一同出现的还有GeForce GTX 1050 Ti的成绩。
从实际测试成绩看,M1在Aztec Ruins场景中,High Tier模式测试提高了约21%,Car Chase场景和Manhatan 3.1中也有大概20%的提高。
综合现阶段的数据,搭载着M1芯片的MacBook在CPU、GPU的性能表现上已经给了所用用户非常高的期待值。
揭个“小短”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苹果公司软件工程的高级副总裁此次提到了Rosetta 2代。
初代Rosetta于2006年发布,当时它是为方便从Power PC芯片过渡到英特尔芯片而出现的。所以Rosetta 2的作用为使采用M1芯片的Mac仍旧可以运行x86架构的应用。
Rosetta 2可将英特尔处理器编写的指令“翻译”为苹果芯片可理解的命令,Rosetta 2的存在主要是作为过渡时期的桥梁存在,让用户能在使用苹果芯片的电脑时候做到跟之前英特尔电脑一样的体验。
理论上,开发人员无需对其旧应用程序进行任何更改,它将在未来几年内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有意思的是,微软在这时也揭了搭载苹果M1处理器的MacBook的一个“小短”,微软表示:在目前情况下,若是借助Rosetta 2编译运行Mac上的原版Office,第一次编译要花费20秒左右的时间,以等待Rosetta 2将代码翻译成ARM环境可识别的程序语言。
不过,一旦编译完成,之后的效率就很快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况且依照苹果的风格:苹果建议开发者尽快将原版Mac软件转化为新的通用二进制代码,那样M1处理器就能高效识别和运行了。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尽管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同样是M1处理器,但是二者的差异化是一定存在的。思来想去,库克肯定会在Air的散热上给一刀,所以理论上讲MacBook Pro的性能会比MacBook Air还要好。
但是同样的,全新的MacBook Air如果再次回归无风扇设计,那对于对散热噪音敏感的用户是一件很好的事。
不过纵观整个PC发展史,PC品牌更换处理器架构并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在X86平台已经如此成熟的今天,替换底层的硬件意味着推翻之前耕耘多年的硕果,将之形容为Mac的一次“革命”也不为过。那么未来Mac应该在什么方面有更大的变化?
应用层面的改变?
当然除了自研芯片带来的能效比,操作界面也很重要,早在6月份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就公布了名为Big Sur的macOS 11.0。
这套全新的 UI,让以往大家所熟悉的 macOS 焕然一新,macOS Big Sur借鉴了iOS的许多元素,包括控制中心,通知中心等等,都能看出iOS设备的影子。
macOS Big Sur此次有更多的实际使用场景被公布了出来,现在看来,它就是专门为M1准备的操作系统。
Mac为什么会选择自研?你以为它在第3层,实际它都到第6层了
一、苹果这十多年来在为旗下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等设备打造芯片的时候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成熟的芯片设计团队也具备为Mac打造芯片的能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目前略显停滞的脚步给了他们最好的理由;
二、在苹果的移动设备上面,我们见到了非常出色的软硬件结合,但是在Mac上面,这点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使用的通用处理器并不能完整为他们想做的功能提供服务;
三、基于ARM架构的Mac有更好的续航表现,在未来的5G时代中,实时互联、超长续航会是PC产品的重要竞争方向;
四、苹果希望通过控制Mac的软硬件生态,将iPhone的成功复刻到Mac产品线,打造苹果具有完全掌控力的软硬件生态圈;
五、苹果费尽心思的自研芯片,其实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一直以来,PC端和手机端,都是两座密不透风的堡垒,之间的软件生态既无法互通,也无法移植。
使用ARM架构的处理器之后,苹果相当于打通了移动端设备之间的壁垒。由于自研芯片?的底层与iPhone上的处理器相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MacBook可以轻易的移植运行来自iPhone和iPad上的应用,甚至可以在Mac上运行iOS系统;
六、由于处理器是自研的,加上系统也是自家的系统,苹果可以更好的对mac OS进行软硬件协同优化,体验优势对比Windows阵营将进一步拉大。
当然,当iPhone、iPad、Mac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更是能实现与智能手机的Android阵营和PC市场的wintel联盟形成差异化竞争,有利于它继续在这三个市场占有竞争优势,获取高端市场的丰厚利润。
前几点是苹果为消费者所做的改变,而第六点,则是苹果自己为了自己接下来的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所选择的一条道路。
如果一切顺利,苹果会在两年之后的新版本macOS中去掉对x86指令集的支持。不过在接下来这两年里,苹果应该还会发布基于Intel芯片的Mac,但也算是末期产品了。
像苹果这么换掉自身依赖了十多年的核心部件也少见,基本把风险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了,这样的企业,只能是对自己的自研芯片有足够自信,对未来产品要走的路线有着很明确的定位,也是一种魄力吧。 责编AJX
.dfma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0px; margin: 0 auto; } .dfma a::after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bottom: 0; width: 30px; line-height: 1.4;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5); color: #fff; font-size: 12px; content: "广告"; } .dfma img { display: block;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合创汽车试驾预约,快速通道开启豪华体验。即刻预约,享受专属试驾服务,感受智能科技与极致设计的完美融合。...浏览全文>>
-
零跑C16试驾全攻略:零跑C16是一款集智能、空间与性价比于一身的中型SUV。试驾前建议关注其智能座舱系统,支持...浏览全文>>
-
万象汽车试驾,轻松搞定试驾。只需几步,即可预约专属试驾体验。登录官网或APP,选择心仪车型,填写基本信息,...浏览全文>>
-
试驾极氪001前,新手需做好以下准备:首先,提前预约试驾时间,了解车型配置与功能;其次,检查驾驶证、身份证...浏览全文>>
-
职业教育的传承与价值,需在时代发展的逻辑中发展,在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进步。二十载的光阴更迭,坚守是优路教...浏览全文>>
-
试驾五菱凯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常见途径进行:1 到店预约试驾 消费者可以前往当地的五菱4S店或授权经销商,...浏览全文>>
-
大力牛魔王试驾全攻略试驾一款新车,尤其是像“大力牛魔王”这样充满科技感的电动车型,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浏览全文>>
-
想要快速锁定北汽雷驰的试驾名额,您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提前了解北汽雷驰的试驾活动安排。通常品牌会在...浏览全文>>
-
试驾零跑汽车零跑C01,感受其带来的豪华驾乘与卓越性能。这款车型以科技感和舒适性为核心卖点,为用户带来全新...浏览全文>>
-
试驾小鹏P7+是一次令人愉悦的体验,从踏入4S店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工作人员热情迎接,并详细...浏览全文>>
- 合创汽车试驾预约,快速通道开启豪华体验
- 北汽雷驰试驾预约如何快速锁定试驾名额?
- 坦克试驾,开启完美驾驭之旅
- 零跑汽车试驾,如何在4S店快速预约?
- 昌河北斗星X5试驾,简单几步,开启完美试驾之旅
- 大众预约试驾如何快速锁定试驾名额?
- 试驾奔驰迈巴赫S级预约流程
- 极氪007试驾预约预约流程
- 试驾极氪009怎么预约
- 试驾深蓝S05的流程是什么
- 极狐 阿尔法S(ARCFOX αS)试驾,从咨询到试驾的完整体验
- 奔驰预约试驾,轻松几步,畅享豪华驾乘
- 奇瑞新能源试驾,体验极致驾驶乐趣
- 试驾本田雅阁,轻松搞定试驾流程
- Polestar极星试驾,从咨询到试驾的完整体验
- 北汽雷驰预约试驾需要哪些条件
- 捷途旅行者预约试驾,开启完美驾驭之旅
- 荣威预约试驾全攻略
- 山西二本综合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 300分能上的公办专科大学排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