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行情 >

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 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

导读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新时代我国必须打好的一场攻坚战。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新时代我国必须打好的一场攻坚战。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国内外实践经验也反复证明,加强危机教育是有效预防应对危机、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当前的“大考”,暴露出危机教育尚未完全形成有效合力。要改变当前危机教育现状,可以从如下思路出发去考虑。

多元联动,形成危机教育“大合唱”

政府领导、多元协同是我国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和抗“疫”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据此,我国应立足实际,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为主,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媒体支撑,公众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协同”危机教育体系,以此作为改进危机教育的根本路径。

优化学校危机教育。学校应将专门课程和课程渗透相结合,以研究式学习和常态演练体验为主要方式,分阶段制定教育指导纲要,编写一体化教学资料,有序开展危机教育,并努力推进学校与家庭、社区等的协同合作。

“实化”家庭和社区危机教育。做好日常“家庭备灾”,培育良好防灾家风;形成和睦家庭氛围,给予危机中的家庭成员足够生命支持;积极配合学校、社区危机教育工作,开展以社区减灾为核心的危机教育,形成“防教一体”的社区文化。

强化媒体与志愿服务组织作用。明确媒体在传播危机知识信息、传递社会正能量、搭建立体化教育平台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在危机教育培训中的担当作用,创建志愿服务品牌,增强教育覆盖面和吸引力。

双管齐下,打造硬规定和软环境

文化备灾,提升危机教育软实力。危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土壤。应通过全民参与、全方位渗入生活,如全方位的媒体宣传、常态化的全民演练、做好大量人才储备、开展大范围教育现状调研、建立数量可观的教育场馆和体验中心、搭建大数据网络平台等。

优化督导,重铸素质导向的危机教育评价“指挥棒”。要以受教育者的危机应对能力“获得”为核心,着力打造素质导向的评价体系,以此引领实践,提升危机教育实效。可从危机意识(防灾、承灾、减灾、救灾意识)、危机心理(危机认知、危机情绪情感、危机抗争意志)、危机知识技能(常规类、应急救助类)、危机责任与行动(防灾准备、灾时自救互救、灾后志愿服务)四个方面逐层考量危机素质。在此基础上,借鉴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操作方式,推进危机教育“学分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保障危机教育实现终身学习。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教育报》2020年05月14日第8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