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

导读 《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经典词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这首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和对...

《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经典词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这首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哲理思考,又充满生活情趣,堪称宋词中的典范之作。

译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上阕开篇即以“明月几时有”设问,引发对宇宙奥秘的思索。“把酒问青天”将诗人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手持美酒,仰望苍穹,似与天地对话。接下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越时空的追问,表现出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然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流露出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脱离尘世纷扰,飞升仙境;另一方面又担心仙界过于寒冷,难以适应。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明诗人最终选择了留在人间,享受现实生活的乐趣。

下阕由月亮移动的景象过渡到人间情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生动描绘出月光流转间给人带来的孤寂之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看似埋怨月亮为何总是在分别之际圆满,实则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亲人团聚的渴望。接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有缺憾的道理。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之,《水调歌头》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旷达超脱的精神境界。它不仅是一首咏月佳作,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