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勿忘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时代变迁中,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知识的获取变得极为便捷,整个社会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传统意义上教师的知识性权威日渐式微;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中,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事件的频发令人唏嘘。

前不久,网络出现一则“小学老师上课未及时接家长电话遭掌掴,家长被拘5日”的报道,引发媒体关注。具体情况是,一位30岁的父亲试图通过电话向班主任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但班主任没能及时接听,放学时这位父亲与班主任沟通并产生争执,打了对方一巴掌致使其面部受伤。据目击者回忆,“打人者非常嚣张”。被打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由此,我们联想到更早些时候,因罚站学生6分钟而被民警家长派人抓到派出所的年轻女教师。

显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属于“捏软柿子”的行为。否则,家长再有情绪也要考虑后果。事件本身虽然基本得到正常处理,但真切地反映出某些人不够尊师重教的现实,而且这种风气进一步助长了部分人的嚣张气焰,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家长当着众人和学生面给教师一记耳光,打得教师颜面扫地,自身也落得一个行政拘留。对学生而言,家长这样的“言传身教”毫无疑问会产生难以评估的持续性负面影响。所以说,如此不尊师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教了,即便家长心心念念为了孩子的成长,但学校和教师难免会有顾虑,以后谁还敢严加管教,谁还敢行使教育权。虽然大家都很清楚,好的教育一定不是放任自流。

风起于青萍之末。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既有赖于国家宏观层面的呼吁、要求、举措和表率,也有赖于教师队伍建设中师德师风的全面提升与淳化,处处所见“师爱无限,爱生如爱子”,还有赖于每位家长、每个社会成员发自内心对美好教育的追求,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进而体现于生活中的举止言谈。于更细微处浸润师生、家校关系,而不是动辄情绪化的恶语相向、恶行相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