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什么意思】“耿耿”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诗词、文章中,常用来表达一种内心难以释怀的情感状态。它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情绪色彩,具体含义可根据语境有所不同。
一、
“耿耿”在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一种心绪难平、思绪不断的状态。它常常与“于怀”、“于心”等词搭配使用,如“耿耿于怀”、“耿耿于心”。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对某事的深刻记忆或强烈情感,比如对过去的遗憾、不满或未解的心结。
“耿耿”在古代诗词中也常用来表达忠贞、坚定或忧思的情绪。例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虽无“耿耿”,但类似情感在古诗中常以“耿耿”来表达。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常见用法 | 示例句子 | 情感色彩 |
| 耿耿 | 心绪难平、难以忘怀 | 多用于书面语、诗词 | “他一直耿耿于怀这件事。” | 悲伤、忧郁、执着 |
| 耿耿于怀 | 对某事久久不能释怀 | 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 “他对那次失败耿耿于怀。” | 焦虑、不满、压抑 |
| 耿耿于心 | 心中难以放下 | 多用于抒情或文学作品 | “她对他的离去耿耿于心。” | 深沉、哀婉、怀念 |
| 耿耿不寐 | 难以入眠,心中有事 | 常用于古诗文 |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无地着相思。”(晏几道) | 忧愁、孤独、思念 |
三、结语
“耿耿”虽然字形简单,但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无论是“耿耿于怀”还是“耿耿于心”,都体现了人们对某些事情的深刻记忆和复杂心理。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语虽然不如以前常用,但在文学、情感表达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理解“耿耿”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会汉语中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