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资料】乐山大佛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郊的凌云山上,濒临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不仅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也是佛教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乐山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又名“乐山弥勒大佛”。它始建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约90年才得以完成。大佛通高71米,肩宽24米,脚背宽8.5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被誉为“佛中之王”。
乐山大佛的建造者为海通和尚,他为了镇压三江水患,号召民众捐资开凿佛像,以祈求平安。大佛的造型端庄肃穆,面容慈祥,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巅峰水平。
二、乐山大佛的基本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乐山大佛 / 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
地点 | 四川省乐山市东郊凌云山 |
开始建造时间 | 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 |
完成时间 | 约公元803年(唐永贞元年) |
总高度 | 71米 |
肩宽 | 24米 |
脚背宽 | 8.5米 |
建造者 | 海通和尚 |
主要用途 | 佛教信仰、祈福避灾 |
文化价值 | 世界最大石刻佛像、佛教艺术代表 |
保护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
三、乐山大佛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在唐代,佛教盛行,乐山大佛的建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推崇。同时,它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石雕工艺的高度发达。
历经千年风雨,乐山大佛多次因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而受损,历代政府和文物部门都对其进行过修缮和保护。如今,乐山大佛已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四、总结
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与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的辉煌历程。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旅游角度来看,乐山大佛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