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赴汤蹈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不惜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行动。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与冒险精神,体现了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在现代汉语中,“赴汤蹈火”多用于褒义,表示一个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它常用来赞扬那些为了国家、人民或正义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人。
成语“赴汤蹈火”解析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赴汤蹈火 |
拼音 | fù tāng dǎo huǒ |
出处 | 出自《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后演变为“赴汤蹈火”。 |
字面意思 | 赴:前往;汤:滚水;蹈:踩;火:火焰。意思是跳进滚水,踩着烈火。 |
引申含义 | 形容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甘愿冒生命危险去完成某件事情。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美或描述他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英勇行为。 |
近义词 | 奋不顾身、视死如归、舍生忘死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退缩不前 |
例句 | 他为了救落水儿童,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真是赴汤蹈火。 |
总结
“赴汤蹈火”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勇敢、忠诚与牺牲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它被广泛用于表彰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安危的人。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方式,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