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三尺的意思解释】“垂涎三尺”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非常贪心、渴望得到某样东西,甚至到了口水都快流到三尺远的地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食物、名利或其他欲望的极度渴望,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垂涎三尺 |
拼音 | chuí xián sān chǐ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会曰:‘昔者,周公摄政,成王年幼,管蔡作乱,周公诛之。今主上无嗣,大将军欲自立,此非忠臣也。’……会闻之,垂涎三尺,不能自已。” |
释义 | 形容极其贪心或极度渴望某物,甚至因过度渴望而口水流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对美食、名利等的强烈欲望,也可用于讽刺人的贪婪。 |
近义词 | 贪得无厌、垂涎欲滴、欲壑难填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知足常乐、淡泊名利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对美食的渴望
- “看到那盘红烧肉,他垂涎三尺,连筷子都拿不稳了。”
2. 对权力或利益的追求
- “他对那个职位垂涎三尺,四处拉关系,想尽办法往上爬。”
3. 讽刺他人贪婪
- “他为了赚钱,什么手段都敢用,真是垂涎三尺。”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垂涎三尺”不仅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人性欲望的观察与批判。古人常用夸张的比喻来揭示人性中的弱点,如贪欲、虚荣等,以此提醒人们要克制欲望、保持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成语虽然多用于负面情境,但有时也可以用于幽默或夸张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四、总结
“垂涎三尺”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极度渴望。它既可用于描写真实的情感状态,也可作为讽刺或调侃的工具。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原创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成语的字面意思、出处、用法及文化背景进行整理,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内容,确保信息准确、语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