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是啥意思】“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无法写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典故,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政权的恶行累累、罪大恶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罄 | 指器物中空的样子,引申为用尽、耗尽 |
竹 |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简 |
难书 | 难以写完 |
整体含义:把竹子用尽也难以写完,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记录。
二、出处与典故
“罄竹难书”最早见于《旧唐书·李密传》:“罄竹难书其罪。”这是李密在讨伐隋炀帝时所写的檄文中的一句话,意指隋炀帝的罪行之多,连竹简都写不完。
后来,“罄竹难书”逐渐成为形容罪行累累、恶贯满盈的常用成语。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描述历史人物罪行 | “秦始皇焚书坑儒,罄竹难书。” |
批评某人行为恶劣 | “他贪污受贿,罄竹难书。” |
形容事件严重性 | “这场战争造成的伤亡罄竹难书。”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数不胜数、罪大恶极、罄笔难书 |
反义词 | 微不足道、寥寥无几、功过分明 |
五、注意事项
- 感情色彩: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负面行为或历史事件,不宜用于正面评价。
- 避免滥用:虽然“罄竹难书”表达强烈,但若随意使用,可能会显得夸张或不恰当。
六、总结
“罄竹难书”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其严重,无法全部记录下来。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性,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
总结要点 | 内容 |
成语含义 | 罪行极多,难以写尽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 |
使用场景 | 历史人物、恶劣行为、严重事件 |
情感色彩 | 贬义 |
注意事项 | 语境恰当,避免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