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628年,是秦国与晋国之间因争夺中原霸权而爆发的一次冲突。此战中,晋国以少胜多,成功伏击秦军,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以下是该战役的原文、翻译及简要总结。
一、原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秦穆公使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将兵伐郑。……
>
>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
> 冬,十一月,晋侯、秦伯会于河曲。……
>
> 晋人御之,三日,乃还。
>
> 晋人追之,不及而止。……
>
>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
> 于是晋师与秦师战于崤,秦师败绩。
二、翻译
秦穆公派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攻打郑国。……
晋国的大夫原轸说:“秦国违背了蹇叔的劝告,因为贪婪而让百姓劳累,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这个机会不能错过,敌人也不能放走。放走敌人会带来祸患,违背天意是不吉利的。一定要去讨伐秦军!”
冬天,十一月,晋侯和秦伯在河曲会面。……
晋军抵御他们,三天后才返回。
晋军追赶他们,但没有追上就停止了。……
崤山有两座山陵:南边的是夏朝君主皋的坟墓,北边的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
于是晋军与秦军在崤山交战,秦军大败。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战役名称 | 秦晋崤之战 |
发生时间 | 公元前628年 |
主要参战方 | 秦国 vs 晋国 |
背景 | 秦穆公欲扩张势力,进攻郑国,途中遭遇晋国伏击。 |
关键人物 | 秦穆公、孟明视、晋文公、原轸等 |
战争结果 | 晋国伏击成功,秦军大败,三将被俘。 |
历史意义 | 晋国以此战巩固了中原霸主地位,秦国则暂时退出争霸舞台。 |
著名地点 | 崤山(今河南西部) |
四、简要分析
秦晋崤之战是一场典型的伏击战,晋国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击败了远道而来的秦军。此战不仅体现了晋国在军事上的高超谋略,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秦穆公虽败,但并未因此放弃称霸中原的梦想,为后来的“秦晋之好”埋下伏笔。
通过这场战役,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讲究谋略、注重地形、重视时机。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成为研究古代战争的重要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