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的中心思想感情】一、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感慨和愤懑。文章表面上写的是马,实则借马喻人,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难遇明主、怀才不遇的普遍现象。
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犀利,既有对人才的赞美,也有对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的批判。全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篇,点明主题,接着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引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二、表格展示:《马说》的中心思想与情感分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韩愈(唐代) |
文体 | 议论文 / 寓言散文 |
写作背景 | 唐代科举制度下,人才难以被真正发现和重用,作者借此抒发个人怀才不遇之感。 |
中心思想 | 人才需要遇到能识别和重用他的“伯乐”,否则将被埋没;同时批判了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的现象。 |
主要情感 | 感叹、愤懑、无奈、惋惜 |
表现手法 | 借物喻人、对比手法、反问修辞 |
关键词 |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不以千里马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
寓意 | 强调识才的重要性,呼吁社会重视人才、善用人才。 |
三、结语
《马说》虽短,但立意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后世人才观的重要启示。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尊重人才、善于发现人才,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