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寓言式散文,借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抒发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本文通过“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对比,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的辩证关系。
一、
《马说》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难以被发现和重用的感慨。文章围绕“人才”与“识才者”的关系展开,指出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难展其能。全文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强调了识才的重要性,并暗含对当时社会埋没人才现象的批判。
因此,《马说》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
> 人才虽有,但若无识才之人,则难以施展才华,终被埋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马说 |
作者 | 韩愈 |
创作背景 | 唐代科举制度下,人才被埋没的现象普遍 |
中心论点 | 人才虽有,但若无识才之人,则难以施展才华,终被埋没 |
主要观点 |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人才需要被识别和重用 - 社会应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
表现手法 | 寓言、比喻、对比 |
情感色彩 | 愤懑、无奈、讽刺 |
现实意义 | 揭示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关系,呼吁社会重视人才 |
三、结语
《马说》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在当今社会,人才依然面临被忽视的风险,如何识别和培养人才,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韩愈的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