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的含义】一、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出自《六国论》。这句话是苏洵在分析战国时期六国失败原因时所提出的核心观点之一。
其中,“然则”是一个文言虚词,常用于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论或推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所以”等。整句话的意思是:“既然诸侯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欲望却无止境。”
通过这一句,苏洵指出六国之所以失败,并非因为土地不够多,而是因为对秦国的扩张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甚至采取妥协政策,导致秦国不断蚕食,最终被消灭。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用法说明 | 现代汉语对应 |
然则 | 表示承接上文,引出结论,相当于“那么”、“所以” | 常用于文言文中,表示逻辑上的递进或推论 | 那么、因此 |
诸侯 | 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统治者,如周朝的各诸侯国 | 指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 | 诸侯国、地方政权 |
地有限 | 土地资源有限 | 强调地理和资源的局限性 | 土地资源有限 |
秦 | 战国后期强大的国家,后统一中国 | 指秦国,代表侵略势力 | 秦国、强权 |
欲无厌 | 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 | 形容秦国贪婪无度 |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
三、延伸理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并非单纯指地理面积小,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当时各国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局限性。苏洵借此强调,面对强敌,应采取积极防御与联合抗秦的策略,而非一味退让。
这句话也常被用来警示后人:面对外部压力时,必须有远见和决断力,不能因眼前的妥协而失去长远利益。
四、结语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不仅是对历史现象的描述,更是对治国理政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理解“然则”的含义及其背后的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章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