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原文是什么】一、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历史散文,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强大,企图吞并安陵国。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以智慧和勇气应对秦王的威逼利诱,最终成功维护了国家尊严与利益的故事。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唐雎的机智与胆识,体现了“士不可辱”的精神。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中,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经典文本。
二、原文内容及出处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处 | 《战国策·魏策四》 |
作者 | 不详(战国策为刘向整理) |
体裁 | 历史散文/寓言故事 |
主题 | 士人尊严、外交智慧、反抗强权 |
核心人物 | 唐雎、秦王、安陵君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秦强而安陵弱,唐雎奉命出使 |
三、原文节选(部分)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唐雎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译文:唐雎说:“像专诸刺杀王僚时,彗星划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贯穿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向宫殿。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他们心中的愤怒没有爆发,天象就显示异象,现在加上我,就是第四位了。如果士人真的发怒,就会倒下两个人,鲜血流到五步之外,天下人都会穿上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四、文章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生动的对话描写,展现了唐雎在面对强权时的坚定立场和非凡胆识,传达了“士不可辱”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与政治博弈。
五、结语
《唐雎不辱使命》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体现民族气节与智慧的佳作。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压力与挑战时,保持尊严与勇气至关重要。
如需完整原文或详细注释,可参考《战国策》相关版本或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