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一漏万意思是什么】“挂一漏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列举或描述事物时,只提到一部分,而遗漏了大部分。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以偏概全”或“考虑不周”的意思。它多用于批评某人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或者在叙述中没有涵盖所有重要的方面。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挂一漏万 | 
| 拼音 | guà yī lòu wàn |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臣闻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陛下明诏,使天下人各得其所,臣愿为天下人言之,不敢挂一漏万。” | 
| 含义 | 形容列举时只提到一部分,遗漏了大部分;也指考虑不周,未能全面覆盖。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事分析不全面或描述不完整。 | 
| 近义词 | 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挂一漏十 | 
| 反义词 | 全面详尽、面面俱到、无所不包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学术写作中:
“这篇论文对问题的分析过于片面,几乎可以说是挂一漏万,缺乏系统性。”
2. 日常交流中:
“你刚才说的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还有很多深层原因,这样讲未免挂一漏万。”
3. 工作汇报中:
“这次汇报内容虽然简明扼要,但仍有部分内容没有展开,显得有些挂一漏万。”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点:有些人将“挂一漏万”理解为“数量少”,实际上它强调的是“不全面”,而不是“数量少”。
-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分析、论述、讲解等过程中的不完整性,而非单纯的数量多少。
- 语气色彩:多带有批评意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解。
四、总结
“挂一漏万”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体现了中国语言中对逻辑严谨性和全面性的重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其含义和使用场合,避免误用。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