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的含义是什么】一、
“兀兀穷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表现出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状态。该词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赠张籍》,原意是形容人终年劳作、勤勉不息的状态。如今,“兀兀穷年”多用来赞美那些默默无闻却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人。
该成语强调的是“时间”的延续性和“精神”的持久性,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对人物品质的描述中,表达一种沉稳、坚韧的品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兀兀穷年 |
出处 | 唐代韩愈《赠张籍》:“兀兀穷年,不知其久。” |
字面意思 | “兀兀”指劳苦的样子;“穷年”指终年、整年。整体意为终年辛勤劳作。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长期专注于一件事,勤奋不懈,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描写或对人物品质的赞美,如称赞学者、工匠、艺术家等。 |
近义词 | 埋头苦干、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
反义词 |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敷衍了事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在科研、学习、艺术创作等领域中坚持到底、默默付出的人。 |
情感色彩 | 褒义,带有敬佩和赞扬的意味。 |
三、结语:
“兀兀穷年”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唯有坚持与专注,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清。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