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什么】“双减”政策是中国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自2021年起,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双减”政策,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推动教育回归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什么是“双减”?
“双减”指的是:
1.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严格控制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练习,鼓励教师设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作业。
2.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监管,限制其营业时间、收费方式及宣传内容,防止资本过度涌入教育领域。
二、“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
政策内容 | 具体措施 |
作业管理 | 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 |
校外培训监管 | 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已有的机构需登记为非营利性组织 |
教育评价改革 | 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减少考试次数,取消小升初、初升高考试排名 |
课后服务 | 鼓励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升服务质量 |
教师培训 |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对补习的依赖 |
三、“双减”的意义与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对学生:减少了学习压力,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 对家长:降低了教育支出,缓解了“内卷”焦虑。
- 对学校: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
- 对社会: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健康的教育环境。
四、总结
“双减”是国家针对当前教育问题提出的一项系统性改革,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规范校外培训、完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措施,逐步实现教育的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双减政策 |
时间 | 2021年起全面推行 |
目标 | 减轻学生课业和校外培训负担 |
主要对象 |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
核心措施 | 作业管理、校外培训监管、课后服务等 |
意义 | 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细节或各地执行情况,可参考教育部及相关地方政府发布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