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成语意思】“不远千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某件重要的事情,不惧路途遥远,愿意长途跋涉前往。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他人的毅力、决心或对某件事的重视程度。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远千里 |
拼音 | bù yuǎn qiān lǐ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勇,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注:原意为“不远千里而来”,后引申为成语) |
含义 | 不怕路途遥远,坚持前往,形容意志坚定或重视某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人行为的赞赏。 |
近义词 | 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不畏艰险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赞美他人坚持 | “他为了参加这次学术会议,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 |
表达决心 | “为了实现梦想,他不远千里去追寻机会。” |
描述旅行 | “她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只为见一面久别的亲人。” |
三、常见误用
虽然“不远千里”表达的是积极意义,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 ❌ 错误用法:“他不远千里去旅游,玩得非常开心。”
✅ 正确用法:“他不远千里去拜访老师,只为请教一个问题。”
- ❌ 错误用法:“这个快递不远千里送到我家。”
✅ 正确用法:“这个快递不远万里送到我家。”
四、总结
“不远千里”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它适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表达对他人的敬佩或自身追求目标的决心时,能起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实际语言中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