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原文及翻译】“发愤忘食”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在谈论自己学习态度时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勤奋学习、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追求学问或目标而废寝忘食的刻苦精神。
一、原文与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发奋努力而忘记了吃饭,以快乐的心情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 |
二、
“发愤忘食”是孔子在表达自己对学习的专注与热爱。他不仅在学习上投入全部精力,甚至到了“忘食”的程度,说明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理想的执着。同时,他也提到“乐以忘忧”,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不知老之将至”则体现了孔子不被年龄所束缚,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
这句话不仅展现了孔子个人的学习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它强调了专注、坚持与热爱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延伸理解
“发愤忘食”不仅是对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引申为对事业、理想或人生目标的投入。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个人成长中,只有真正投入其中,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此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要保持内心的快乐与满足感,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失去生活的乐趣。
四、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论语·述而》 |
| 原文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 翻译 | 发奋努力而忘记了吃饭,以快乐的心情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 |
| 含义 | 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专注与热爱,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专注、坚持、热爱自己的目标,同时保持内心的快乐与平衡。 |
通过这段文字与表格的结合,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发愤忘食”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它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