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闾左谪戍渔阳的谪是什么意思】“发闾左谪戍渔阳”这句话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是描述秦朝时期征发百姓戍边的情景。其中,“谪”是一个关键的字词,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背景。
一、
“发闾左谪戍渔阳”中的“谪”字,意思是“贬谪”或“惩罚性地派遣”。在古代,当朝廷需要征调百姓去边疆服役时,通常会从“闾左”(即普通百姓)中挑选人员,并以“谪”的方式加以派遣。这种做法不仅是军事上的需要,也常带有惩罚性质,尤其是对那些有罪之人或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而言。
因此,“谪”在这里不仅表示“派遣”,还带有一定的“惩罚”意味,反映了秦朝时期统治者对底层民众的控制和压迫。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含义 | 用法说明 | 出处 | 备注 |
谪 | 贬谪、惩罚性派遣 | 古代常用作朝廷对百姓的强制性调动,常带有惩罚性质 | 《史记·陈涉世家》 | “发闾左谪戍渔阳”中,“谪”指被派往渔阳戍边 |
发 | 征发、调动 | 表示朝廷征调百姓 | 同上 | 与“谪”连用,表示征调并处罚性派遣 |
闾左 | 普通百姓、基层民众 | 指居住在里巷中的平民 | 同上 | 与“右族”相对,代表社会下层 |
渔阳 | 地名,今北京密云一带 | 秦朝时期的边防要地 | 同上 | 陈胜吴广被派往此地戍边 |
三、补充说明
“发闾左谪戍渔阳”这一句,实际上揭示了秦朝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国家为了维持边疆安全,频繁征调普通百姓前往边地服役,而这些被征调的人往往来自社会底层,生活困苦,缺乏选择权。这种制度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也成为陈胜吴广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谪”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词,更承载着历史背景下的社会不公与人民苦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发闾左谪戍渔阳”的完整背景及历史影响,可参考《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及相关历史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