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拼音】一、
“负隅顽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困境中仍不放弃抵抗的行为。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战术,指敌人退守到险要之地,仍然坚持抵抗。在现代语境中,它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压力或失败时仍不愿认输的态度。
从字面来看,“负隅”指的是依靠山势、地形等有利条件;“顽抗”则是顽强抵抗。因此,“负隅顽抗”的整体含义是:在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抵抗,不轻易投降或认输。
该成语的拼音为 fù yú wán kàng,其中:
- “负”读作 fù,意为依靠、凭借;
- “隅”读作 yú,意为角落、边远的地方;
- “顽”读作 wán,意为顽固、强硬;
- “抗”读作 kàng,意为抵抗、对抗。
该成语在使用时多带有贬义,表示对敌人的顽强抵抗行为进行批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拼音 | 含义解释 | 用法举例 | 出处/来源 |
| 负隅顽抗 | fù yú wán kàng | 在险要之处顽固抵抗 | 敌人虽败退,但仍负隅顽抗,不肯投降 | 古代战争描写 |
| 负 | fù | 依靠、凭借 | 负责、负担 | 《说文解字》 |
| 隅 | yú | 边角、角落 | 一隅之地,难以立足 | 古文常用 |
| 顽 | wán | 顽固、强硬 | 顽固分子,不肯妥协 | 《论语》 |
| 抗 | kàng | 抵抗、对抗 | 抗争、反抗 | 《战国策》 |
三、结语
“负隅顽抗”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广泛应用于现代语言表达中。了解其拼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文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或交流中准确运用。同时,结合具体语境,可以灵活判断其褒贬色彩,避免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