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苴罅漏含义】“补苴罅漏”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原句为:“补苴罅漏,弥缝缺陷。”其字面意思是“修补裂缝,填补漏洞”,引申为对事物的不足或缺陷进行补救和修复。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些问题、制度、系统或作品等方面的缺陷进行修补和完善。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补苴罅漏 |
出处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字面意思 | 修补裂缝,填补漏洞 |
引申意义 | 对事物的不足或缺陷进行补救和修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对制度、系统、作品等的改进与完善 |
用法 | 多作谓语、宾语使用,较少单独作主语 |
二、成语解析
“补苴”意为修补、填补;“罅漏”指的是缝隙、漏洞。整体来看,“补苴罅漏”强调的是对已有问题的弥补,而不是从头开始构建。它带有“亡羊补牢”的意味,但更侧重于“及时修补”,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制度层面:如政府政策存在漏洞,需要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加以修正。
- 技术层面:如软件系统出现bug,需进行修复升级。
- 文学艺术:如对一部作品的不完善之处进行补充或修改。
- 个人成长:如发现自身不足,努力改正提升。
三、相关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补苴罅漏”的区别 |
亡羊补牢 | 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 更强调“事后补救” |
防患未然 | 在问题发生前就加以预防 | 强调提前防范 |
完善无缺 | 没有缺点,非常完美 | 与“补苴罅漏”形成反义关系 |
四、结语
“补苴罅漏”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完善之道的思考,也反映了现实中解决问题的一种务实态度。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在面对问题时,若能秉持“补苴罅漏”的精神,往往能够有效避免更大的损失,并推动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