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完整经过】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他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原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其中,第一次出使西域发生在公元前138年,其过程曲折艰难,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背景概述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强大,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威胁着中原王朝的安全。为了联合大月氏等国共同对抗匈奴,汉武帝决定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寻求盟友。张骞被选中承担这一重要使命。
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完整经过()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始于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抗匈奴。然而,这次出使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却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开通打下了基础。
1. 出发时间与目的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率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寻找大月氏,希望与其结盟夹击匈奴。
2. 途中遭遇
张骞一行人穿越河西走廊,进入匈奴控制区,被匈奴俘虏,被扣留长达十年之久。
3. 逃脱与继续西行
在被囚禁期间,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并生有一子。约在公元前129年,他趁匈奴内乱之际逃出,继续向西行进。
4. 到达大月氏
张骞最终抵达大月氏,但此时大月氏已迁徙至中亚地区,不愿再与匈奴作战,因此未能实现结盟的目标。
5. 返回汉朝
张骞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历时十三年,仅剩两人随行。虽然未完成任务,但他带回了大量关于西域的地理、物产和文化信息。
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关键事件一览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公元前138年 |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使团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 目标:联合大月氏抗匈奴 |
公元前138年-前129年 | 途经河西走廊,被匈奴俘虏 | 被扣押十年,娶匈奴女子为妻 |
公元前129年 | 张骞逃脱,继续西行 | 经过西域诸国,了解当地情况 |
公元前126年 | 张骞返回长安 | 历时十三年,仅剩两人随行 |
公元前126年 | 向汉武帝汇报西域见闻 | 提供了大量关于西域的宝贵资料 |
四、历史意义
尽管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实现政治联盟的目标,但他带回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汉朝对西域的认知,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开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他的经历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外交家的坚韧与智慧,成为中国历史上“凿空”西域的第一人。
总结: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一次充满艰险的外交行动,虽未达成原定目标,却为汉朝与西域的交流打开了大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