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穿针歇后语下一句】“张飞穿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歇后语,其完整表达为:“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这句歇后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无计可施时的无奈与尴尬状态。
一、歇后语解析
“张飞穿针”这个说法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这一人物形象。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性格豪爽、勇猛,但同时也被描述为有些鲁莽和直率。在民间故事中,张飞常常以“粗中有细”的形象出现,而“穿针”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动作,与张飞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因此,“张飞穿针”这个歇后语的本意是:形容人做事笨拙、力不从心,或者面对难题时无从下手的状态。
二、常见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描述某人做事笨拙 | “他想把事情办好,结果却像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 表示他虽然努力,但方法不当,显得手足无措。 |
形容两人对峙 | “两个人面对面站着,谁也不让谁,真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 常用于形容双方僵持不下,互不退让的情形。 |
比喻无计可施 |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办法,只能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 表达自己陷入困境,不知如何应对。 |
三、歇后语的来源与文化背景
“张飞穿针”这一歇后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民间俗语,后来被广泛收录于各种歇后语集之中。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也体现了汉语语言中“反差幽默”的特点。
张飞作为一位著名的武将,形象上通常与“粗犷”、“豪迈”相关联,而“穿针”则是细致活儿,这种反差使得整个歇后语既有趣又富有哲理。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歇后语全称 |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
含义 | 形容人做事笨拙、力不从心,或面对难题时无计可施 |
来源 | 《三国演义》及民间俗语 |
常见用法 | 描述笨拙、对峙、无计可施等情境 |
文化意义 | 展现汉语中“反差幽默”的语言特色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张飞穿针”不仅是一句有趣的歇后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物性格与行为的深刻理解。